当前位置:首页 > 调研报告

安徽灯文化博物馆(5):花鼓灯-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 2023-11-08

       安徽照明网

 4392

花鼓灯不是灯,是一种民间舞种,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,流传于怀远、凤台、凤阳等地的农村,源于农村的劳动生活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
“花鼓灯”中的“花”指的是兰花,是女角的称呼;“鼓”指的是鼓架子,是男角的称呼;“灯”指的是“灯歌”。 

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 
花鼓灯最早源于夏代,最迟源于宋代。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,流传于怀远、凤台、凤阳等地的农村,源于农村的劳动生活,反映出“系鼓互歌”调剂秧田劳作一天的风土习俗,它有舞,有歌,有锣鼓伴奏,也有情节简单的小戏,因此又被称作为“玩灯”。主要角色有岔伞、丑鼓、兰花、鼓架子。民间流说,“花鼓灯”中的“花”指的是兰花,是女角的称呼;“鼓”指的是鼓架子,是男角的称呼;“灯”指的是“灯歌”。“花鼓灯”代表爱情,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乡村爱情的朴实和真挚。 

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 
花鼓灯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、欢快热烈、动作洒脱,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,音乐源自民歌,题材广泛,节奏多变,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,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。花鼓灯的舞蹈动作产生于劳动又因长期扎根于民间,使其得到丰厚的营养,所以特别的纯朴、优美、富有表现力。 

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 
安徽花鼓灯的风格韵味,兼容南北文化之优秀长处,具有吴歌楚舞的风韵。楚人有尚武、知音、细腰等习俗,花鼓灯中的动作和技艺大多是从武术中吸取营养,体现尚武精神。而“兰花”、“三道弯”和“S”型的动态形象,则是细腰的延伸,有北方的刚劲古朴,又有南方灵巧秀丽的风韵。 

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 
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主要体态“三道弯”又称“三掉腰”,表现为多具有“拧”、“倾”的特点。舞姿以要不为中心轴,上半身与下半身相互形成力的反作用,跨步停留在横移的位置,呈现出“扭”的体态。重心的着力点在前半脚掌,前脚掌半点地,呈现前倾的体态,这就是“三道弯”的典型特征。 

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 
安徽花鼓灯的基本动作 
♥️上肢动作:反叉腰、双分手反叉腰、斜塔、回头望月、狮子回头、二郎扛山、猴子绕花线、扁担式、打虎式、金鸡独立、野鸡式、扛包式、拜式、顶天立地、举鼎、风摆手、双背巾、遮阳扇、凤凰穿天、二妲抱桃、腰中盘带、挽扇、合开扇、凤凰单展翅,端针扁、缠头。 

♥️步伐:风柳步,艮步、拨泥步、双拨泥步、碎步、双环步、撤步起步、错步、簸箕步、上山步、别步、赶步转身、踩萝卜、钟摆步、颤点步、浪子踢球。 

♥️打腿:前打腿、里外拐片腿、缠丝腿、二起腿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灯歌赏析

◎北有黄河南有江,有条水流在中央,从小喝的淮河水,玩灯的都是我老乡。

 

◎花鼓灯,真好玩,就是兰花太难选,有的会玩不会唱,有的会唱不会玩,叫我挎鼓的多为难。

 

◎小小花鼓两头齐,整天挎在我腰里,小褂磨的稀巴烂,大腿磨掉两块皮。

 

◎小小花鼓圆溜溜,出在毫州城里头,顺船装到怀远县,三百铜钱买到手,一打一个金鸡叫,二打一个凤点头,三打刘备闹荆州。

 

◎叫我唱歌不费难,舌头打滚嘴动弹,鸡蛋碰碎鹅卵石,蚂蚁搬动太行山。

 

◎叫我唱歌不费难,舌头打滚嘴动弹,唱到半夜三星落,唱到五更亮了天,肚里灯歌没唱完。

 

◎未曾张口笑盈盈,老师同行你是听,今天灯场来相会,一来学习二取经,唱得不好还年轻。



扫一扫
二维码
  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
Top